联系电话:

0757 – 86326920

0757 – 86326921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友情链接
 
南海区人民政府官网
 
南海区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
 
佛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
 
国家知识产权局
 
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
 
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动态
 
2014-2015学科发展报告:研发经费占GDP2.09%
  发布日期: 2016-05-03

  4月6日消息,2016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国科协副主席李静海院士介绍近两年我国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交叉学科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突出性的科研成果,各学科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国家科研投入不断增长,学科队伍不断优化和成长,学科平台建设更加完善,国际合作和交流增强,学科优势和特色显著,实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学科间交叉融合孕育着创新,正在逐步改变学科结构。
  他同时指出,我国学科发展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基础学科受重视程度不够、公众理解科学程度不够、科技成果转化难、学科划分存在一定局限性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学科的创新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李静海院士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政策建议:一是改革评价体系、加强基础学科建设,二是优化学科布局、促进学科交叉,三是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融合,四是协调科技政策与经济政策、共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五是增强原始创新意识、营造原始创新文化。
  把握学科发展态势和规律,深度解析科学问题,发现潜在的突破口,明确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方向,优化科技资源,谋划学科布局,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对我国创新体系建设具有重大导向和支撑作用。为推动我国学科发展,促进学术交流,传承学术文化,推动学术共同体建设,中国科协2006年起建立学术建设发布制度,组织全国学会通过对相关学科在发展态势、学术影响、代表性成果、国际合作、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最新进展的梳理和分析,以及与国外相关学科的比较,总结学科研究热点与重要进展,提出各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策略,引导学科结构优化调整,推动完善学科布局,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均衡发展。
  2014年,中国科协组织中国化学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等33个全国学会,分别就化学、空间科学、海洋科学、心理学、环境科学技术、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实验动物学、神经外科学、机械工程学、农业工程学、动力与电气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测绘科学技术、航空科学技术、兵器科学技术、稀土科学技术、核科学技术、深层油气地质学、粮油科学技术、指挥与控制学、农学、水产学、园艺学、畜牧学、作物学、中西医结合消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营养学、体育科学、免疫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图书馆学、密码学共33个学科的发展状况进行系统研究,形成了《2014-2015学科发展研究报告》,其中包含33卷学科发展报告以及1卷学科发展报告综合卷,共计1000余万字,凝聚了1200多位专家学者的心血。
  2014-2015年度学科进展状况综合评述
  为夯实科学发展的学科基础,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多学科协调发展,推动自主创新,中国科协从2006年起建立了学科发展研究及发布制度。
  2014-2015年,中国科协组织中国化学会等33个全国学会,编辑出版了33卷学科发展研究报告和1卷综合研究报告。该系列报告总结近年来33个学科取得的重大突破和最新进展,探讨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分析学科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提出促进学科发展的建议。
  第一,学科建设投入总体保持增长态势
  2014年全国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增加,总经费达到了13015.6亿元,占全国GDP的2.09%。比2013年增加了1169亿元。
  第二,学科研究成果显著
  近些年,中国科学家发表的国际科学论文数量快速增长,引起了国际科技界的广泛关注,论文数目总体名列世界第二,有的学科达到了世界第一。2015年10月,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联合汤森路透在京发布的《2015研究前沿》报告,从报告的数据看,中国在82个研究前沿领域有核心论文入选,在16个研究前沿领域的核心论文数量排名第一。
  第三,基础研究呈现多重发展趋势
  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周期缩短,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界限日益模糊。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和相互作用、相互转换更加迅速,并逐步形成统一的科学技术体系。在科学技术的竞争中,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更为关键,竞争更加激烈,影响也更加深远。从具体学科看,生物学、生命科学、化学、地球科学等基础学科,在基础研究的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例如:例如由潘建伟院士主要负责的“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项目对光量子操纵方法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系统地发展了多光子纠缠操纵技术,并创新性地应用于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等多个研究方向,将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真正带入实际应用,并获得2015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部分基础研究领域产生了许多重要原始创新成果。特别是在数学、运筹学、光学物理、植物学、动物学等基础学科获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例如:由常文瑞研究员带领的科研团队完成的“植物主要捕光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研究”项目是国际上第一个用X-射线晶体学方法解析的高等植物捕光复合物高分辨率空间结构,推动了我国光合作用机理与膜蛋白三维结构研究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并获得了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第四,应用研究稳步发展
  信息科学与技术发展方兴未艾,依然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主导力量;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迅猛发展,为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发挥关键作用;能源科学与技术持续升温,为解决能源问题开辟新的途径;环保领域新成果迅速增长,为应对环境问题提供新的方案。民生相关的科学技术得到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应用转化的速度不断加快。
  例如:浪潮集团成功研发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容错计算机,并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27家单位完成的“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有效防控及集成创新性研究”项目取得了8项世界第一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和全球的疫情控制做出了巨大贡献,并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五,学科间交叉融合孕育创新
  当前,很多学科都在增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意识,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有效途径,激发创新活力,提高创新质量,全面提升创新能力。
  在前沿交叉学科研究的框架下,通过探索科研与管理机制创新等工作,有力地促进了交叉学科的体制建设、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各交叉学科研究项目面向科学技术发展和国家社会需求,组织多学科的研究力量开展前沿性问题的研究和科学技术攻关,获得了若干重要的研究成果。例如:清华大学交叉信息学院在量子计算研究领域,首次在常温固态系统中实现了抗噪的几何量子计算;2014年通过嫦娥五号试验器的飞行试验,我国验证了跳跃式返回再入关键技术,获取了月球探测高速再入返回地球的相关轨道设计、气动、热防护、制导导航与控制等关键技术数据,为2017年发射的嫦娥五号月球采样返回器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六,学科队伍不断壮大
  学科队伍规模不断扩大。按全时当量统计,2014年我国研发人员总量为371.1万人年,比上年增加17.8万人年,增幅为5.04%。研发人员中的研究人员总量为148.4万人年,比上年增加8.0万人年,增幅为5.7%。
  学科队伍结构不断优化。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老、中、青科研人员构成的人才梯队,特别是青年学术带头人迅速成长,人才断层问题基本解决。
  一流人才引入力度加大。截至2014年5月底,“千人计划”已分十批引进4180余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在科技创新、技术突破、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正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第七,学科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成果显著
  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国际交流人数不断增加。2015年,国家留学基金选拔并资助了各类出国留学人员2.5万人,比2014年的2.13万人增加了17.37%。
  学科的国际合作研究成果取得显著成效。SCI数据库统计,2014年收录的中国论文中,国际合作产生的论文为6.5万篇,比2013年增加16.7%。国际合作论文占我国发表论文总数的24.7%。2014年中国作者为第一作者的国际合作论文共计4.4415万篇,占我国全部国际合着论文的67.9%,合作伙伴涉及144个国家和地区;其他国家作者为第一作者、我国作者参与工作的国际合着论文数为2.1033万篇,合作伙伴涉及105个国家和地区。
  参与国际大科学合作项目工作有重要进展。合作开展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国际综合大洋钻探计划、全球对地观测系统等一系列大科学计划,也参与了一些国际标准的制定,为解决全球性重大问题作出了应有贡献。陆续建立起来的5个国家级国际创新园、33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22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成为中国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
  在全面总结学科进展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学科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同程度上制约,甚至严重影响学科的发展,需要予以解决。主要存在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基础学科重视不够
  目前对基础研究重要性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没有形成良好的适合基础研究发展的环境和文化。科研工作评价系统不健全、不完善,一些原创性、战略性的研究成果不能获得应有的认可。
  2.基础研究原始创新意识不强。
  模仿跟踪现象仍较普遍,对一些热点问题一哄而上也很常见。我国在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的总体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十分明显。科研成果的国际影响力不强。
  3.学科划分存在一定局限性,交叉不够
  我们面临和需要解决的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各类问题大多涉及多个学科。我国的学科制度设计目前还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科多样性发展的需求。学科划分导致的领地观念,不利于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联合起来研究一些多学科问题。学科分类和布局陈旧,形成了学科之间的隔离,有的学科盲目发展,而有的学科逐渐萎缩。
  4.科技成果转化难
  科研成果转化难已成为制约我国科技创新步伐的症结之一。科研成果能够转化并批量生产的比例很少,形成产业规模的更少,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创新成果转化率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不够完善。激励不够,人才的劳动价值和成果收益得不到有效体现,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就不可能提高。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必须要调动创新主体的积极性。
  通过对以上学科发展情况的总结,尤其是对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我们建议今后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不断提高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水平。
  1. 改革评价体系,加强基础学科建设
  良好的评价体系对于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积极性、检验学科发展水平、引导学科不断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完善学术评价制度和体制的重点在于尊重规律,切合实际,建立以科学内涵为主导的评价程序,准确评价研究质量、原创价值和实际贡献,逐步提升对重要基础研究成果的鉴赏能力。对从事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等不同活动的人员建立分类评价制度,提升人才评价的科学性。在科研布局、政策环境、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加大对基础研究的稳定支持力度。
  2.优化学科布局,促进学科交叉
  进一步理顺学科关系,大力扶持各学科间的渗透、交融,形成多学科相生共长的学科体系。汇聚创新资源,打造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分工明确、运转高效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平台。充分重视学科交叉取得的成果,以优势学科为轴心,跨学科融合、多学科嫁接,培育新兴学科增长点。以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为牵引,多学科支撑,培育若干优势学科群。
  3.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融合
  科学与技术的融合是时代潮流。科学与技术间的持续互动才能促进科学的应用、技术的创新和生产的发展。推动以科学理论为背景的应用研究和以应用为导向的基础研究并重发展、双向推进。健全科学与技术互动支撑机制,推进企业与科技共同体的合作交流。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和需要,确定若干个重点领域,突破信息、能源和环境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加强科研与生产实践的结合,创造良好的技术共享环境,建立科技信息共享平台。
  4. 协调科技政策与经济政策,共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能否成功,受技术、资金、管理、市场等多种因素影响,需要科技界、经济界和政府的共同参与,需要科技政策、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套。要准确把握不同主体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功能定位,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和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政府尤其要要加大对科技成果进入市场的中间环节以及产业化阶段的支持力度,通过营造市场环境,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引导企业研发和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通过建立市场动力机制,激励技术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
  5. 增强原始创新意识,营造原始创新文化
  原始创新孕育着科学技术质的变化和发展,是自主创新的核心。要大力营造尊重原始创新、尊重创新人才的学术氛围,倡导追求真理、宽容失败的科学精神。建立符合科学和技术不同发展规律的激励机制,支持独立思考、有独创精神的学者和青年人才。强化科学传播,促进公众理解科学,夯实有利于原始创新的人才和环境基础。促进学术界的开放交流,广开渠道鼓励和支持科学家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

来源:新浪科技

 
[返回前页]


首页      |      关于协会      |      新闻中心      |      专业服务      |      人才培育      |      专利搜索      |      服务咨询
Copyright © 2014   佛山市南海区知识产权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0233830号  网站公安备案编号:44060502001621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天佑三路3号科学馆C座4楼
网站设计火龙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