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0757 – 86326920

0757 – 86326921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友情链接
 
南海区人民政府官网
 
南海区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
 
佛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
 
国家知识产权局
 
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
 
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动态
 
夯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智力基础
  发布日期: 2015-11-05

  百年大计,人才为本。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同样需要人才作为重要基础。办学7年,毕业生200多名,就业率达到100%,在校学生350余名,湘潭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一大批高素质知识产权人才从这个年轻而又充满朝气的学院走出,为湖南乃至全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提供着强有力的智力支撑。日前,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主办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与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研讨班在湘潭大学召开,让业界再次把目光聚焦到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湘大模式”上。
  湘大经验:开门办学育英才
  时间回溯到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实施,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被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企业尤其是创新型企业对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如饥似渴。湘潭大学审时度势,于2008年11月率先在湖南成立首家知识产权学院。为了培养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该院通过引进、挖潜与整合,凝聚了一支跨学科的师资团队,同时聘请国家知识产权局、省高院等部门的30余名实务精英担任导师,成为培养学生实务能力的“智囊团”。
  “知识产权学科的综合性、应用性,决定了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应该兼具科技、法学、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为此,我们打破了传统的纯知识产权法学培养模式,根据知识产权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结合理工第二学位的要求,设计了‘五模块’课程体系。”湘潭大学副校长、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廖永安表示,在实施模块化教学的同时,该院在全国率先实施“理工科本科生免试推荐攻读法律硕士(知识产权方向)”的模式,这些学生因良好的实务能力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培养知识产权人才,高校不能唱“独角戏”。2010年,湘潭大学知识产权学院与企业、中介机构签订定向培养协议,探索“订单式培养机制”;与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共建实习基地,探索“社会主体协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机制”及“实习-就业”“高校-社会”无缝对接的“绿色通道机制”。2012年5月,湘潭大学与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共建知识产权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经省教育厅批准,获批湖南省“知识产权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
  2015年4月,湘潭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提议并促成湖南省知识产权局实施“专利特派员制度”,即通过专项经费支持,选派具有专利代理人资格的在校学生赴企业实习1年。此举为“政府-高校-企业”协同培养人才提供了新平台。“我们近年来一直坚持多方主体协同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理念。”湘潭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肖冬梅表示,正是高校、政府、企业的协同参与,加速了学院与社会的无缝对接,让湘潭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实现了质的飞跃。
  强国建设:人才支撑赢未来
  “知识产权人才是激励创新、保障创新、引领创新的人才,是发展知识产权事业和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最基本、最核心、最关键的要素,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建设知识产权强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校长吴汉东表示,如今兴办知识产权本科教育的高校已达59所,但是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率不容乐观。然而“湘大模式”却能够异军突起取得成功,这是一个值得总结和思考的问题。
  “近30年来,我国高等院校一直是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最主要路径之一,现在也仍然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中知识产权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陶鑫良说,法律是知识产权的起点,而运用才是知识产权的落点。鉴于我国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之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实务化、多样性的综合特点,我国各高等院校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也应当相应地统筹规划,按需定位、自主办学、因校制宜、错位进行和多元发展。
  “每有100名研发人员,我们就需要1名专利工程师。目前,从企业的需求角度讲,知识产权人才的数量是远远不够的。”正如三一重工总裁助理邵威所言,目前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之间还存在着脱节现象。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主任冯晓青则表示,随着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推进,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数量日益增加,应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学历层次和学科体系,促进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
  “现实正在倒逼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改革。”湘潭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博士生导师刘友华说,目前我国知识产权教育呈现培养层次单一的问题,培养规模仍难以满足企业特别是众多中小微企业的需求。“协同培养”作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种新模式,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展开“协同培养”模式探索,有助于满足新形势下对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夯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智力基础。(记者 王宇 实习记者 孙易恒)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

 

 
[返回前页]


首页      |      关于协会      |      新闻中心      |      专业服务      |      人才培育      |      专利搜索      |      服务咨询
Copyright © 2014   佛山市南海区知识产权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0233830号  网站公安备案编号:44060502001621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天佑三路3号科学馆C座4楼
网站设计火龙科技